《莲花楼》之后执镜《七夜雪》,导演称“古偶剧需要更多创新”
《七夜雪》讲述了霍展白(曾舜晞饰)为友人之子求药,结识了药师谷谷主薛紫夜(李沁饰),各有执念的二人从针锋相对,到成为惺惺相惜的知己,却因各自背负的责任而难言爱意,最终天人永隔的故事。该剧导演任海涛此前曾经执导过《莲花楼》等热播古装偶像剧,日前,任海涛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,谈及“古偶”题材如今面临的集体困境,任海涛坦言,观众的审美疲劳是一个显著问题。“古偶剧需要更多的创新,尝试更多元的题材和故事结构。”
该剧围绕霍展白与薛紫夜展开故事。
这个故事不仅仅局限于爱情
新京报:《七夜雪》以一种细水长流娓娓道来的方式去讲述主角的情感,这和当下市场大多古装情感剧比较“直给”的叙述模式有着不同,这种风格是如何确立的?
任海涛:《七夜雪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错过、救赎和命运的故事。在原著中,男女主八年间的情感处于留白状态,而在改编成剧时,我们进行了补充。剧中男女主的情感从相遇、相识、相知、相惜,再到相守、相爱,整个过程委婉且克制,极具中式古典韵味。他们之间没有激烈的肢体碰撞,然而情愫却格外浓烈。两个各怀执念的人,在命运的牵引下逐渐靠近,走进彼此的内心,相互救赎。历经几次生死考验后,两人的情感已然超越了爱情。这个故事并不仅仅局限于爱情,它还展现了每个人在面对命运抉择时的不同选择。这里有令人感动、带来救赎的友情,有坚决以命换命进行救赎的亲情,还有医者仁心的大爱以及扶危济困、锄强扶弱的大义。
新京报:除了男女主之间的情感发展,剧中也有关于江湖和武侠部分的涉及,对于年轻观众而言,看习惯了仙侠剧,可能更喜欢看到一些所谓“新武侠”风格的呈现。在创作中要如何把握这一部分整体风格?
任海涛:《七夜雪》最初的定位是情感江湖,武侠和江湖更多是背景烘托,主要落在几个角色人物的情感、命运上。所以整体打戏比例一开始的设定就不多,少而精,重点打造原著里的三场打戏,包括两场在新疆外景完成,一场在横店棚景内完成。在打戏的呈现上,还是希望真实的质感,写实的质感。而重点展现武侠和江湖部分的点落在精神层面,也就是人物展现的侠义精神,包括薛紫夜医者仁心的大爱舍己为人的大义,霍展白重情重义守诺的侠义和锄强扶弱的大义,等等。
曾舜晞饰霍展白。
新京报:在你看来,李沁和曾舜晞身上各自有什么特质符合剧中人物?
任海涛:两位演员与剧中人物有着高度契合的气质。李沁身上散发着清冷而又坚韧果敢的气息,同时她的柔美古典,与薛紫夜的角色特质完美贴合。李沁能够将这种复杂的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。曾舜晞所具备的真诚、少年气以及温暖的特质,赋予了霍展白这个角色更为生动鲜活的魅力。曾舜晞的真诚、少年气、温暖,赋予了霍展白这个角色更生动鲜活的魅力。两人一冷一热,孤勇相伴,开发一款app软件要多少钱他们凭借真情实感的表演特质,在剧中温暖了彼此,也救赎了彼此。两位演员在剧中的状态都非常出色。
中式美学场景对情感推进起到重要作用
新京报:《七夜雪》中展现的唯美浪漫的中式美学风格,在拍摄前和拍摄时有做哪些准备和思考?
任海涛:开拍前,导演组、制片人以及整个摄制组主创人员,包括美术造型团队,对该剧的整体摄影风格进行了多次探讨。例如,剧中男女主那场令人难忘的 “一期一会”,梅树下的几次品酒相约长谈,赏雪、品茗、酌酒、赏花、焚香等充满中式美学的场景,为人物情感关系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在构图方面,针对故事中悲伤的氛围以及留白等意境,也希望通过画面传达出情感和韵味。
《七夜雪》中展现了中式美学风格。
新京报:新疆外景是该剧的一大亮点,有多少戏份在那边完成?拍摄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?
任海涛:新疆外景拍摄只有20天,冬天在阿勒泰拍摄雪景确实不容易。交通以及剧组的拍摄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。在新疆拍摄期间,剧组经历了各种大风、大雪、大雾天气,路途耗费时间较长,再加上天光有限,每天实际的拍摄时间并不充裕,但剧组齐心协力,大家都很拼,克服困难,只要能拍,都不暂停。两场剧中经典的打戏,男女主互动和相约的一些戏份,还有那经典的错过名场面,以及男二抱着女主最后在雪原上狂奔的几个经典名场面,都尽可能在新疆完成拍摄。而剩下的大部分戏份则是在横店的棚景和周边的外景中实现拍摄。整体的特效量非常大,主要是环境特效量,不亚于一部仙侠剧的特效量。
古偶剧需要避免重复和模仿
新京报:此前你执导的作品《莲花楼》在当时算是一部“黑马”作品,如今来看,《莲花楼》的热播“压对”了一些什么点吗?
任海涛:《莲花楼》是改编自藤萍的小说《吉祥纹莲花楼》,这部剧最注重的就是故事性和饱满的人物状态,随着剧情的发展,人物故事逻辑环环相扣,人物情感、武侠风、江湖情等多元素融合,我们主创团队有一种无形的默契,大家在通读剧本之后得到的感慨几乎没有很大的分歧,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铺垫。
新京报:古偶近年来数量很多,也是一大热门门类,在你看来,古偶拍到今天,面临一些什么行业集体困境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吗?
任海涛:观众审美的疲劳和内容创新的不足。古偶剧需要更多的创新,尝试更多元的题材和故事结构,避免重复和模仿,追求真实和深度,另外就是注重观众的反馈,认真对待,重新审视剧本的质量和创新,确保故事能够打动人心。
新京报记者 刘玮
编辑 佟娜
校对 杨利
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
刘玮
新京报记者
记者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