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开发资讯
APP开发资讯 盟军登陆欧洲,隆美尔判断失误;德国元首断定正确,全因不懂战术
发布日期:2024-12-23 11:36:23 点击次数:161

1943年末,同盟国在各个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APP开发资讯,并开始全面反击。在欧洲战场,盟军将关注点放在了如何登陆法国,直逼柏林,这就是著名的“诺曼底登陆战役”。无独有偶,全面收缩战线的德国,也将这里作为最后的屏障。

于是,一场登陆与反登陆的战役开始了。让人倍感意外的是,德国人吹嘘的“大西洋壁垒”,却轻易而举地被盟军突破。除了大势所趋的原因外,奉行“完美主义”的隆美尔,为什么将“大西洋壁垒”修得千疮百孔、漏洞百出?他尽力了吗?

隆美尔始终没有走出北非战役失败的阴影,防御不是他的专长。

隆美尔在北非的两年经历,可以说是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。他“以弱胜强”,从中将到元帅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,成为对手都赞叹的战术家,但仅过半年,他却黯然离开了非洲,成为一名“失败者”。这样的人生落差,让他一时很难适应。

尽管他从非洲战役中,已经感知到德国的命运将以失败而告终,但军人的职责和对荣誉的珍惜,一直激励着他“从哪里跌倒,就从哪里爬起来”。就在其准备在意大利大显身手的时候,遭同行嫉妒,被排挤到了法国,监修“大西洋壁垒”。

让一位善于进攻的战术家去修防御工事,就像一个喜欢旅游的人被“疫情”憋在家里,尽管他消毒、洗手、预防感冒,但都是被动和程序化的工作,从内心来说,是讨厌“疫情”的。隆美尔也是一样,最起码在主观上并不情愿去做这件事。

首先,面对2000多公里的防线,产生了畏难情绪。按照设计要求,构筑一条宽约10公里的防御带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仅地雷一项就要两亿枚,更不要说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了。这对一向不太重视后勤的隆美尔来说,是个不小的挑战。

其次,不能上战场,让他多少产生了敷衍情绪。在法国的日子里,尽管他忙前忙后四处巡视、督建,但对他来说,既然不能上战场建功立业,洗刷非洲耻辱,干脆“破罐破摔”。探亲、访友成了常事,打猎成了隆美尔最热衷的活动。

说到底,在修建“大西洋壁垒”上,隆美尔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,忙前忙后四处巡视、督建,更多的是出于军人的责任,一条毫无创新性的防线,无论如何也勾不起他的兴趣和激情。说白了,他更喜欢战术性防御,而不是呆板的防线。

整个驻法国德军都不在状态上,让他孤掌难鸣。

1944年,盟军在伦敦聚集了几百万部队,并做着各项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。与此同时,海峡对岸的欧洲大陆,德军也在做着反登陆战的准备。但与盟军热火朝天的备战相比,德军大战来临的紧张感却差了许多,隆美尔对此也无计可施。

一是,法国安逸的生活,让驻军对战争重视不够。作为欧洲文明的象征,巴黎不在盟军的轰炸之列,法国弥漫在自由、祥和的气氛中。走在大街上的德军官兵,手里拿的并不是枪,而是箱子、包裹,就连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德,也喜欢待在巴黎。

更何况,驻守法国的德军,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苏联战场上,下来休整的。在巴黎的餐馆、酒吧、妓院、影剧院被德国士兵挤得水泄不通,丝毫没有大战在即的紧张感,反而一副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的松散样子,而他们根本不听隆美尔的调遣。

app开发

二是,新组建的部队,素质不高,纪律性差。在西线,德国号称有130万部队,APP开发资讯大多数是刚组建的海防师,甚至是投降德国后,组建的“外国师”。同时,“老的老,少的少”,很多人连基础训练都没有进行过,分配的任务很难完成。

就是这样的兵员素质,还要防守几千公里的防线,甚至一个师要担负防守300公里的地段。尽管隆美尔经常去视察,但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,防线上的设施要么“偷工减料”,要么形同虚设,致使诺曼底地区,在盟军登陆时仅完成了约30%。

更重要的是,隆美尔不善于团结与合作。从德国元首的“宠将”到被“晾”在一边,周围的将领们对他的命令并不是“言听计从”,以至于隆美尔常常采取,破口大骂的形式来解决争执,他始终拿不到装甲师指挥权的原因,正是于此。

由此可见,隆美尔在监修的过程中,与将领们的关系紧张,士兵们的纪律涣散,使他常处于孤掌难鸣的位置,防御计划也实施不到位。不过,有讽刺意味的是,许多人听说是大名鼎鼎的隆美尔驻守法国,更加放心的“吃喝玩乐”了。

最重要的还是,盟军登陆方向,隆美尔判断失误。

诺曼底登陆是人类战争史上,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,总兵力近300万,要想取得突然袭击的效果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为了麻痹德军,盟军采取了一系列欺骗战术,比如,将主攻方向定为加莱地区,登陆诺曼底只是佯攻。

再比如,以德军比较看重的美军将领巴顿,成立一支子虚乌有的第一集团军群,并且常出现在加莱地区对面的多佛尔港,以此迷惑德军。既然是战术欺骗,自然对惯用战术思维考虑问题的隆美尔有效,他坚信盟军的主攻方向是加莱地区。

但恰恰不懂战术的德国元首,将盟军可能进攻的方向定在了诺曼底。倒不是夸他有多么强的直觉,而是想说明,战术欺骗只是对懂战术的人有效,对不懂战术的人不起作用。换句话说,隆美尔能上当是正常的。

也这是为什么隆美尔将加莱和瑟堡作为防御重点的原因。尽管在他的监督下,大西洋壁垒“初具规模”,海底有水雷,沙滩有木桩、反坦克锥,还有大面积的地雷场。满眼望去,滩头布满了障碍物,隆美尔对此比较满意。

但实际上问题多多。为了检验防御效果,德军用缴获来的一艘重达120吨的美军轻型登陆艇,进行了一次穿越障碍物的小型演习,结果令人失望。这艘小艇犹如“带球撞人”般的,将隆美尔的木桩撞得的七零八落,轻易而举地冲上了海滩。

这样的结果,让隆美尔惶恐不安。但现改已经是来不及了,更关键的是,如果改正将会成为一些人的笑料,不如将错就错,“唬一下”对方也是好的。更麻烦的是,德国元首始终没有按照隆美尔的想法,将西线的指挥权交给他,使他无法施展手脚。

诺曼底登陆的成功,有人将其归咎于隆美尔给媳妇过生日,不在前线,错过了最佳阻击时机;也有人讲,是隆美尔没有装甲师的指挥权等等。其实,包括隆美尔自己都承认德国大势已去,失败是迟早,更何况是他修的“大西洋壁垒”。

也就是说,不管隆美尔尽力还是不尽力,都无法阻挡盟军的攻势。“大西洋壁垒”就像隆美尔铺设的木桩一样,也就只能“唬一下”,没有其他作用。

大家认为呢?欢迎留言和讨论。

参考文献:《第二次世界大战》、《隆美尔传》、《步兵攻击》

欢迎搜索关注“白杨树下谈历史”//学习历史APP开发资讯,传播文化正能量//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!

发布于:天津市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