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义会议以后,中央红军继续向北与红二、红六军团汇合的意图已经被国民党军参透,中央军、黔军甚至是湘军和桂军都在前追后堵。此时,中央红军所能依靠的部队只剩下一支,也就是活动在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。红四方面军接到的命令是:
派出一个师南下,接应中央红军从贵州进入四川北渡长江。
客观地说,这是中央红军在万般仓促的情况下发出的一封电报。红四方面军在接到命令后也有些左右为难:
一个师的兵力太少。
无论那个师的装备多么精良、兵员素质多么高,他们都要自北向南穿越整个四川东部。在漫长的行军过程中,这支部队不被国民党军发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。一旦遭遇围攻,生还的可能性很小。湘江之战中的红三十四师、朝鲜战场上的60军180师,他们最终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。自已尚不能保全,也就谈不上接应中央红军了。
既然一个师不够,为什么不多派些部队?红四方面军也有自己的困难。
尽管红四方面军当时兵强马壮,加上地方武装已近十万余众,可根据地也遭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。从建立川陕根据到强渡嘉陵江一共有两年多的时间,战士们处在战斗状态中的日子有16个月之多。如果派出策应的部队过多,势必会动摇根据地的根基。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,红四方面军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
放弃川陕根据地,强渡嘉陵江,接应中央红军。
由于川陕根据地在国民党军的数次围剿下,红四方面军的生存条件越来越艰苦,他们也有过全部撤离根据地的设想。但是,强渡嘉陵江的风险众所周知。如果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,红四方面军即使打算离开川陕根据地,也不需要跨越嘉陵江天险,只要朝北向陕南进军即可。
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:如果红四方面军只是为了应付中央的命令,完全可以“敷衍”地派出一个师。更何况,他们在中途还有很多个理由可以将其召回。因此,在策应中央红军转移的事情中,APP开发资讯红四方面军坚决地执行了命令。
红四方面军全力接应中央红军,总指挥徐向前又是怎么部署部队的呢?嘉陵江战役历时24天(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),徐向前在战斗期间就已经开始盘算下一步的作战方案。
红四方面军渡江成功以后,由于人数众多,部队势必会拥挤在嘉陵江以西狭长的区域内(原来在嘉陵江以东)。如果国民党军继续前来围剿,部队很难有立足之地。因此,徐向前决定在嘉陵江战役结束后,立刻召集兵马,继续朝北向甘南进军。
徐向前的部署与红四方面军直接向陕南北进(不强渡嘉陵江)的意图相似,都是为了寻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。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这个作战计划迟迟没有得到红四方面军高层的回复。也就是在这一期间,国民党军重新部署了兵力,将东、南、北三个方向的通道全部封堵。红四方面军只剩下向西一条路,也就是川西一众常年积雪的大山,这也是红军将士最终不得不翻越雪山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多年以后,徐向前元帅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仍然非常惋惜。如果部队能够继续向北进军,无论是红四方面军还是中央红军,今后的境遇也许会有不同的局面。
通过后来的历史走向我们可以知道,中央红军并没有按照原计划渡过嘉陵江。在湘江之战后,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强渡嘉陵江。与红四方面军不同,中央红军再也经不起湘江之战那样的血战了。虽然中央红军可以放弃强渡嘉陵江的计划,但是红四方面军已经再无重返川陕根据地的可能了。
红四方面军在中央红军危难的时刻并没有夹带过多的“私心”,他们铤而走险、强渡嘉陵江,全力策应中央红军转移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红四方面军的指挥员有着非常高的战术素养团队介绍,他们尽可能地考虑到战场上的各种变数以及应对方案,这才有了全面撤离川陕根据地,而不是机械地只派出一个师兵力去执行命令。
发布于:天津市